本篇文章3889字,读完约10分钟

【摘要】概念差异是最关键的困难。张贵认为,河北的政治氛围比较陈旧,有很多规章制度。交流干部可能需要打破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成见。

2016年12月30日,章小蕙刚刚结束在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工作。当他回到河北时,他非常忙,每天手头都有很多东西。他是首批从河北来天津进行岗位交流的干部之一,在天津市规划发展部工作,兼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政法司副司长。

章小蕙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我的职责是在天津和河北之间进行沟通、联系和协调。”“我在天津的工作是做工业规划。与本地工作相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将天津的工业规划与河北联系起来。”

2015年底,也就是他在天津工作半年的时候,章小蕙参加了一个“京津冀产业对接会”,会议“分几个会场,邀请了很多有需要的企业和有转移任务的企业。”章小蕙觉得,虽然他在天津的一年时间里不再负责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工作,但他的职业生涯与河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京津冀干部交流不是简单的干部交流,而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5年7月,北京和河北省先后召开市委、省委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项目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机制是保证."北京、重庆市委、市委组织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干部双向任用围绕协调发展的意见》,决定建立干部派遣长效机制,促进协同增效

第一批京冀干部交流将持续一年,从北京和河北选拔100名干部。据了解,这是近年来两地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干部交流。局级交流干部有25名。目前,第一批京冀干部交流已经结束。

2016年,第二批京冀干部交流扩大范围。岗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如科教交通等,以及北京周边的重点地区,如承德、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等。2016年,国有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的干部也将纳入京冀干部交流。

北京派出的干部主要是帮助,在北京工作的河北干部主要是学习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向《时代周刊》记者总结了京冀干部的主要任务。通过大量干部互派上岗,可以形成两地干部协调发展、整体布局的大局。

“以河北为第二故乡”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和《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会议。

《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要解决北京的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考虑,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效地发挥北京的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的要素资源。同时,天津和河北需要与北京的发展一起考虑,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京津冀的联系与融合被提上日程,干部交流成为融合的突破口。

北京和河北的后就业目标非常明确,即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项目落地,缓解非资本的作用。因此,提供岗位的部门和地区以及参加岗位培训的干部候选人都与这一目标高度一致。

"这次任命是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领导."章小蕙说。他在任职一年期间住在天津,他在河北的职务是在任职前移交的。

张贵介绍说,京津冀干部交流是指各部门对口根据双向任命意见,“NDRC到NDRC,教育到教育,贸易信到贸易信”。

"对口单位的意义在于项目对接和资源对接."张贵说,例如,如果一个交通项目得到推广,北京和河北的工业、信息和交通部门的交流干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共享信息和资源,这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朱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干部交流不能脱离“干部交流”的属性:“干部经过选拔交流,给地方带来了资源和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北京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去河北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发展。还有检查的意义。”

2006年8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条例》,旨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也指出,“实行双向交流,是优化干部成长道路的举措,是保持领导机关与基层联系的途径。”

对于交流干部来说,一年的任职时间是一个关键时期,能否取得成绩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砝码。然而,取得成就的难度不小。张贵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去河北挂职的北京官员面临四大困难。

概念差异是最关键的困难。张贵认为,河北的政治氛围比较陈旧,有很多规章制度。交流干部可能需要打破一些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成见。第二个是财政支持的差异。“北京和河北对同一项目的资金支持肯定是不同的,这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发展趋势。”第三,有信息。北京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河北相对封闭——这也可能影响到来河北交流的北京官员的发展机会。

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解决问题,从当地融合开始。一年的交流时间对他们来说很紧,所以干部们必须尽快熟悉当地情况,一上任就进行巡视检查。自2016年起,北京市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司司长谢超被任命为河北省司法厅副厅长。上任三个月内,他去过秦皇岛、沧州、保定等河北城市。

谈到工作的难度,章小蕙似乎相对轻松:“因为是对口的,我也要去天津的工业部门。该行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起步更快。”

在河北学习,北京有帮助

《时代周刊》记者发现,去河北工作的北京官员给河北带来了很多资本资源。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余华凤在担任河北省廊坊市副市长期间,给廊坊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兴区与廊坊市签署了《电子商务产业综合战略合作协议》。余华凤说:“两地携手合作,依托大兴的人才优势、要素优势和1200多家电子商务总部企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廊坊的成本优势和空的优势,使两地成为京津冀电子商务产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报纸报道的河北交流干部的活动主要是“参观考察”。如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被任命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到北京计算中心进行调研;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干部卫生局局长、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云涛到曹妃甸调研。

张贵认为,来自北京和天津的干部正在帮助河北提高治理能力;河北干部来京津学习治理经验,同时推进三大工程对接,推动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理想的状态是人的自由流动。然而,现实是,河北的人才已经严重流失到北京和天津。在2015年,有超过40,000人,而之前只有几千人。”在谈到京津冀干部交流的必要性时,张贵说:“干部交流实际上是一个官员领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过程。”这有利于弥补河北人才的不足。”

在2015年的第一批干部交流中,这种人才流动仅限于政府官员,在第二批中,这种人才流动涵盖了国有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时代周刊》记者在2016年查看北京部分干部名单时,发现北京新奥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玮现在是承德市副市长;张贵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北京大学的一位领导以副校长的身份去了河北大学参加这次干部交流,这给北京大学带来了很多资源。

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在京冀干部交流的推动下,第一次京冀干部交流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半年来,两地交流干部组织了60多次京冀交流对接活动,推广了50多个合作机制和项目。

朱认为,一年任期是限制京冀干部交流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因素。他建议,今后应探讨在更高一级,特别是各部门,交流“最高领导人”,交流期应延长到一个行政任期,以更好地促进协调规划和执行。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调发展报告。他强调,京津冀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应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每个人都要增强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体制新机制的勇气,不断学习、理清思路、制定规划、加快推进。

张贵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根据《纲要》,2017年是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短期目标”的最后一年,“短期目标包括工业、交通和生态”。其中,交通是最接近目标的,因为它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而生态目标是相当紧迫的。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一直处于“一亩三分地”的局面,这被认为是该地区整体发展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主要原因。京津冀拥有河北的工农业、京津的服务业和天津的港口。为什么发展如此不均衡?原因在于缺乏协同作用。”产业规划研究员金新义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京津冀之间的干部交流被认为是该地区一体化和发展的关键。张贵说,干部交流为河北省打开了一个窗口和思路,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京津冀地区人地流动矛盾亟待解决。“京津冀规划的重点是转移北京的非资本职能,关键在京津冀。如何解决北京的虹吸效应和河北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大问题。”金欣怡评论道。

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章小蕙介绍说,2015年通过的天津市“十三五”规划已经与河北省接轨。"如果没有产业对接,两地的产业就会发生冲突."

《时代周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的产业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2015年前,河北省第二产业以冶金为主;2015年后,装备制造业是主要任务,装备制造业已上升到更高水平,对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影响深远。

“河北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内外制约造成的。首先是国际环境不好,其次是环境破坏和效率低下,迫使河北转型。”张贵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在这种压力下,河北积极承接北京的先进产能,如在河北沧州投产的北京现代,以及从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黄骅的北汽制造厂。另一方面,河北本身也在寻求突破,发展了一批UHV输电线路和光伏企业。

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张贵介绍,河北正在寻找新的动能,包括大数据、新一代信息产业和物流产业。“京津交流干部可以为河北寻找新的动力提供信息渠道和交流渠道,这是河北乃至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好机遇。”

标题:京津冀融合加速干部交流成突破口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