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春节刚过,甘肃省金塔县黄慈岭村1000亩葡萄园的女主人周加登又开始忙碌起来。在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前,几个村民正在修剪蔓延的树枝和杂叶。

黄帝陵村是一个移民村。这个葡萄园被当地人称为“富贵园”。2008年,周加登用杨景子湾信用合作社发放的5万元创业贷款种下了红葡萄。葡萄结果的第一年,她种了4英亩葡萄,赚了2万元。尝到甜头的周加登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组织村里妇女成立葡萄产业互助小组,向妇女讲解和指导修剪、施肥、护花、防病等葡萄种植技术。为了开拓市场,周加登还在金塔县组织成立了汇源葡萄农专业合作社,在批发市场寻找摊位,在水果市场寻找顾客,在网上寻找各种信息和途径。为了大力支持妇女创业,杨景子湾信用合作社成立了专业信贷小组,帮助当地创业妇女解决财务问题,并为她们的创业提供信贷资金。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资金、技术和市场等问题的解决让村民们放心了。现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512亩,平均每亩收入5000多元。100多名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该村已成为著名的葡萄产业发展移民富裕村。

“现在,当我第一次搬来这里的时候,我甚至想都不敢想。如果信用社贷款解决了我们的风险投资问题,那么目前的规模和收入在哪里呢!”周加登一边摘葡萄一边叹了口气。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葡萄是红色的龙舌兰。挂了果子,一亩地的收入就超过5000元,几年就能买辆车。”黄子良村第二组的农民魏高兴地说。魏的家有11亩耕地,她在10亩耕地上一个接一个地种葡萄。今年有5亩水果。

羊井子湾乡是金塔县唯一的移民安置乡。有6个村庄,1327户,4330人,全部从甘肃省的永靖、榆中、永登、定西等14个县城迁入。耕地11266亩,人均耕地2.6亩。当地栽培土壤主要为砂壤土,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葡萄生长。

近年来,该乡积极抓住“双行动”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机遇,按照“扩大面积、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以建设“葡萄专业乡”为目标,有效整合项目和资金,大力推动葡萄产业发展,帮助移民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建成4个1000亩专业村和46个100亩示范点。全乡葡萄面积已达5000亩,年产优质葡萄4500多吨。注册成立了12个葡萄合作社,拥有4个注册商标和3000吨冷库。葡萄产业持续增长,成为移民致富和增加收入的金钥匙。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在这个乡镇的葡萄产业发展中,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金塔县支行积极率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培育农村青年信用模范家庭、创建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基本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为金融支持农民工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中国人民银行金塔县支行也积极与当地扶贫部门和乡镇联系。在涉农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利用已建卡对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基本信息、行业特征和金融需求,帮助分析贫困原因,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精确的政策,大力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和开发信贷产品,增加对贫困农户的信贷供给。当地信用合作社为贫困家庭推出了不超过5万元、不超过3年的无抵押、无担保、精准的扶贫小额贷款,重点支持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现在我们方便向信用社借钱,贷款人员很热情。只要信用记录良好,符合要求,我们可以在同一天获得贷款。去年,我从一家信用社借了5万元,不仅种葡萄、养羊,还盖了一栋新房子。”杨景子湾乡大泉湾村三个组的村民隗崇贤告诉记者。

杨景子湾镇信用合作社贷款员罗世春说:“现在这里的移民稳定了,诚信观念大大增强了,葡萄产业发展非常强劲,减少了农民逃债的风险。金融机构更愿意投资移民。”

去年前9个月,当地金融机构向该乡葡萄种植户及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有力支持了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标题:“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