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9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笔记

我们的记者张一鸣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是“三比一、一减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成本、短板),其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位。相关话题成为2016年“两会”的热点,之后贯穿2016年全年,钢铁和钢铁的报道面广,影响力大,随着2017年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进入新阶段,可以预测“去产能”仍将成为“两会”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产能”重短线更要看长线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广泛采访了政府官员、企业和学者,讨论了“去产能”的目标和成本。在2017年“两会”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试图联系与钢铁和煤炭行业关系密切的NPC代表和CPPCC成员进行采访。与2016年“两会”期间的面对面采访不同,根据本报记者目前的接触情况,愿意接受预约采访的企业、政府官员或人士并不多。

“去产能”重短线更要看长线

这一现象表明,随着“去产能”进入关键阶段,短期内变得越来越“敏感”。

2016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继续关注各地“去产能”的进展。从当地调查中获得的信息显示,尽管大多数省份表示它们已如期完成了2016年初设定的目标,但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是在2016年实施一年后,空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例如,“产能过剩”重塑了钢铁和煤炭行业的供需格局,一些过剩产能在价格调整后复苏;一些即将退出市场的企业试图搭“去产能”的顺风车;地方政府对“去产能”的严格指标有限,企业有时不得不取消一些在当地排名不高但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产能;一些以前埋藏在企业中的深层次问题,如破产后的债务、人员安置等,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在2016年引起了一些关注和讨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去产能”的效果。

“去产能”重短线更要看长线

虽然“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可能不接受媒体关于“撤产能”的采访要求,“撤产能”将成为一些相关行业代表和委员在“两会”期间集中表达诉求的焦点话题,“两会”期间将爆发各种相关诉求。

“去产能”是中国经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一政策的深化,通过总结前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对策,将有利于促进“去能力”的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分清原则和标准,标本兼治,根据新形势和新暴露的问题,不断寻求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平衡。

据煤钢联透露,2016年,两个行业都如期完成了年初设定的“去产能”目标,钢铁行业甚至超额完成了目标。2017年,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将进入关键阶段,各种矛盾将逐步暴露,尤其是支持资金缺口和债务问题。

要分析“去产能”,我们应该把这一现象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回顾过去,当前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时期粗放型发展的产物。即使没有“去产能”政策,对于一些资源枯竭的企业来说,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去产能”只能为企业提供转型的机会。从目前来看,“去产能”已经进入了一个要么前进要么后退的关键时期。试点企业和行业遇到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能否获得有益的经验,能否总结推广模式,决定了其能否在其他企业和行业迅速推广。展望未来,当“去产能”尚未结束时,产业发展必然伴随着产能扩张,产能扩张到一定阶段后会开始调整和收缩,然后再扩张,这始终处于不断冲击的过程中。

“去产能”重短线更要看长线

总之,“去产能”不能脱离行业长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不能陷入短期漩涡。相关方应制定长期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去产能”只是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管措施之一,还需要辅之以其他配套政策。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市场中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通过“去产能”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爱吉、净值、信息)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

标题:“去产能”重短线更要看长线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