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3字,读完约7分钟

食盐改革四个月后,各方运行平稳正常,各省食盐销售仍然受阻。今年1月1日,一场“改变千年垄断体制”的改革——盐业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如今,改革已经走过了四个月,市场和行业的表现可谓“冰与火”。

市场表现平平:价格稳定,供应充足,普通消费者甚至没有意识到改革正在进行。

行业风暴一个接一个地爆发:不时有各地传来盐被扣押的消息,一些媒体甚至惊呼“盐跨省行动发生混战”。

为什么盐改会是这样的情况?记者对一季度盐业改革的情况做了一些了解和梳理。

盐业改革实施了四分之一,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价格基本稳定,储备供应充足,形成市场竞争态势

盐改方案实施了一个季度,主管部门认为运行“稳定正常”。

首先,盐的价格基本稳定。由于中国制盐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专家在今年放开盐价之前做出了判断。放开价格后,盐的价格不会有很大的波动,而是应该稳定下来并下降。根据相关部门盐价评估中心的信息,这一判断基本正确,盐价在三个月内下降了3%左右。

记者在超市看到有五种盐,价格从两元到五元不等,货架上堆满了。当价格稳定时,不同品种之间的价格差异开始出现。在北京的超市里,最便宜的盐的价格在1元左右,而高档盐的价格在11元左右。食盐价格的重大变化发生在食品加工业。酱油厂、酱菜厂、调味品生产企业等主要用盐企业的用盐成本大幅下降,降价幅度在30%-50%之间。例如,在广州的一家酱油厂,生产用盐的价格下降了近50%,仅这一项开支每年就减少了约1亿元。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稳定的另一个标志是目前盐储备的供应稳定而充足。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国掀起了一场抢盐风暴。当时,最夸张的是武汉先生花了近27000元在三家商店买了260袋盐,总共13000金。为了平息这种影响全国的风暴,国家必须有足够的盐储备。

食盐改革实施后,食盐价格能否保持基本稳定,还取决于储备和供应是否充足。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查和监督结果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各省的盐储备一直正常,政府和企业的盐储备相当到位,足以满足三个月的盐零售市场的需求。同时,市场供应品种丰富,从过去的35个品种到现在的十多种盐。长期以来,每个省只有一个品牌,比如北京是中盐品牌,现在有五六个省的盐进入了北京市场。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在价格稳定、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盐的市场竞争态势已经初具规模。在旧的食盐专卖制度下,食盐市场是各省的“分税制”,而“洋盐”不想插一针。新的盐业改革政策打破了盐业生产和销售中“画地为牢”的局面,允许跨省经营。

拆除“围栏”给了盐业企业翅膀,并开始跨省竞争。仅在北京,就有107家企业向商务委员会提交了申请,并将很快进入北京市场。竞争态势的形成已经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前面提到的广州酱油厂通过全国招标,已经将食盐产量从过去的每吨800元降低到现在的每吨400元。制盐企业努力改善设备、提高质量、丰富品种、在未来市场站稳脚跟并增加份额。企业主动出击,行业发展势头充足,混合改革、联合重组等趋势开始显现。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此外,民意也是盐业改革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进行的大数据调查,大约85%的公众对食盐改革持积极态度,公众意见总体反映良好。

各省之间的食盐销售受阻,一些地区仍然是老式的

今年第一季度,江苏、贵州、河南等省的许多盐业公司都遭遇了销售“克扣”,而“国字号”也未能幸免

纵观近几个月的盐业改革,最热闹的是业内人士,也就是一些媒体所说的“盐跨省经营混战”。

今年实施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改革不小,不仅放开了盐的价格,而且明确了两点:盐生产企业可以自己卖盐,省级盐批发企业可以跨省卖盐。这两条绳索的放松打破了制盐行业缺乏竞争的局面,制盐行业有着数千年的垄断历史,跨地区经营的藩篱被拆除。然而,当外国盐来的时候,它自然会占领当地的盐市场。因此,冲突时有发生,“扣盐”在跨省作业中频繁发生。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据报道,今年1月至3月,江苏、贵州、河南等省已有8家盐业公司因销售食盐被拘留,当地盐业部门已扣押2000多吨食盐。甚至像中国盐业公司这样的“国字号”巨头也未能幸免。他们在陕西和江苏扣留了1000多吨盐,并没收了100多次。

扣盐的原因不是因为盐的质量有问题,而是基本上是“涉嫌非法经营”。所谓违反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仍然是1996年的《食盐专营办法》。例如,盐企业必须获得当地盐批发许可证,并从当地批发企业购买盐。根据今年1月1日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盐业企业只要在境内取得许可证,就可以跨省经营。跨省经营时,只需向当地盐务局报告,不需要获得任何行政许可。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因此,被盐扣押的企业已经表达了他们的声音,谴责扣押盐的做法,并将毫不犹豫地向盐政部门起诉。在中国盐业上海盐业有限公司的声明中,“江苏省盐业管理局以内部通知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未取得任何证据;以食品安全为名推行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盐业改革规划的精神,也损害了行政执法部门的公正形象。”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食盐改革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能“延长”

各地都要按照改革方案来实施,谁也没有理由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食盐销售商和食盐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仍然是一场“领土”之争。跨区域经营的问题不是“盐”,而是盐业体制。

目前,我国盐业的政企分开还没有完成,盐政与盐业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两个品牌一套人,有的是杂念。盐业管理中的盐业企业家族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因此很难监督其是否公平。因此,政企分开成为实施盐业改革的关键。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盐业体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加快政企分开。有要求、有时间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划》精神的盐运证、盐零售证等行政审批项目。如果省、市、县盐业主管机构或盐业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机构未与盐业公司分离,盐业监管体制改革计划应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政府和企业应于2017年底前实现。(商业和企业)分离。”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针对盐业改革的混乱,《通知》还明确指出“实施盐业改革跨区域经营政策,积极释放市场活力”;并列出时间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2017年6月30日前,分自查、自查自纠、整改验收三个阶段,开展专项行动,落实盐改跨地区运行政策。完成。”

为限制行政越权,两部提出“为便于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盐批发企业在开展跨区域经营时,应主动向销售地省级盐业主管机构通报八项信息。”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应当自收到通知信息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本机构门户网站上发布8条企业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发布。省级及以下盐业主管机构不得将食盐跨区经营信息作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通报,不得增加新的通报事项、扩大通报范围、增加通报频率。”《通知》对盐业管理部门一口气用了四个“不”,这显然是为跨区域经营的实施扫清了障碍。

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的调整,盐业改革也不例外。之前的食盐改革计划失败了10多年,正是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努力。专家认为,食盐专营制度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存在的理由已经基本瓦解。盐业体制改革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取消“垄断”体制也是大势所趋。国务院发布的盐业改革方案有明确的改革时间表,各地要按照改革方案实施。没有人有任何理由对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当地的旧规则装聋作哑。国家改革是一盘棋,盐改不能以任何借口“拖延”。

标题:盐改四个月各方运行平稳正常 跨省卖盐仍旧受阻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