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6字,读完约3分钟

内蒙古全球旅游系列报道(三)本报记者赵洁·张颖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塑文化旅游理念,通过建设全球旅游示范区,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发展到开放的旅游+一体化,逐步实现经济转型,是阿拉善盟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作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阿拉善盟如何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和“开放北”的战略规划中,走符合阿拉善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道路?

发展旅游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阿拉善盟扶贫办公室副研究员王巨龙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阿拉善盟正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导向,按照建设国家全球旅游示范区、景区与城市旅游融合互动发展的要求,把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 把发展旅游扶贫作为农牧区脱贫致富、农牧区转型、农牧民就地致富的新途径。

旅游成阿拉善精准扶贫生力军

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乡村旅游

贺兰山的宗教文化、巴丹吉林沙漠、金秋胡杨、太空基地、古代岩画和现代港口构成了阿拉善盟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改造和提升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拓宽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渠道,阿拉善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尝试。结合移民搬迁、城镇规划开发和工业开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景区逐步形成,将农牧区旅游培育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使农牧区旅游成为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旅游成阿拉善精准扶贫生力军

王巨龙告诉记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阿拉善盟根据各旗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旅游发展支持项目,重点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重点建设“农家乐”旅游专业村、“沙漠之家”田园游和发展沙漠探险旅游等休闲活动;全力打造居延文化和突厥民族文化,优先支持居延家族、突厥风情园、胡杨村等专业旅游村,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扶贫项目的定位和建设,农牧民可以就地转移就业,拓宽致富渠道。

旅游成阿拉善精准扶贫生力军

“美丽乡村+全球旅游”

通过项目补贴、政府扶持、农牧民自筹等方式。,阿拉善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民族等资源优势与扶贫开发工作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大胆探索,不断完善,组织实施旅游扶贫项目,支持农牧民转移生产,增加收入,形成长远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模式。

在“美丽乡村+全球旅游”的建设过程中,阿拉善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农牧民改变了他们的想法,把闲置的房子用作简单的装饰,开始经营田园游。“越野E族”英雄俱乐部、阿拉善盟沙漠挑战赛等节日也使牧区旅游受益,乡村牧区旅游逐渐成为阿拉善盟旅游发展的亮点。2016年上半年,全盟农村牧区游客总数31.5万人,经营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5%。

旅游成阿拉善精准扶贫生力军

王巨龙告诉记者,基于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阿拉善盟在牧野领域推动全球旅游,让美丽的乡村有产业支撑。“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将着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球旅游示范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全球旅游深度融合。以“农田、牧场为景区,农畜产品为旅游产品,农牧民为第三服务人员”为主要方向,依托城镇、旅游景区(点)、旅游服务基地、旅游站和交通干线节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创建一批集休闲体验、产品展示、特色食品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旅游专业村、农牧民旅游点和休闲农业(畜牧业)示范点。到2020年,实现农牧区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的目标。

标题:旅游成阿拉善精准扶贫生力军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