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中性的局面,这种局面既不紧也不松。至于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他说这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数字。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5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上表示,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中性趋势。至于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他说这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数字。与会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人民币自身和其他货币波动的影响,应该更加关注美元的走势。

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去年“三比一、一减一补”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减少产能、减少库存和短期补充方面。然而,“三比一、一减一补”的另外两个方面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甚至在“去杠杆化”方面,杠杆比率也有所提高。

吴敬琏认为,“三比一、一减一补”互有得有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改革推进得不够快,不够实际。这里提到的结构改革不是结构调整,而是体制结构和政府监管框架的改革。由于体制改革推进得不够快,实践性不够强,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能通过鼓励创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效率的目的,而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实现“三比一、一减一补”。

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家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路表示,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房地产供应过剩、杠杆率高和效率低。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过度投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陈东琪表示,为了在下一步继续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需要解决四个困难:一是改革环境;第二,有效市场问题;第三,新旧动能的转换;第四,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成本分担。

理性看待外汇储备的下降

根据中国央行最近发布的1月份外汇储备数据,在连续7个月“缩水”后,外汇储备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所以没有必要特别关注所谓的“整数关口”。

关于汇率是否需要保证在3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改革学会副会长范刚说,外汇储备太大,根本不需要4万亿美元。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是硬通货,它可能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但是现在人民币已经成为储备货币,并且已经进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所以它可能需要更少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减少到3万亿美元是一件好事。

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

范刚表示,居民的外汇交易使得政府的官方外汇储备变成了私人外汇储备,银行可以投资一些高收益资产,比如公司债券和股票。过去,很多钱都不是有效资本,只是为了赌人民币升值。

现在,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这些热钱最好早点出去,少兴风作浪。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考虑到中国特殊的经济和金融结构,存在大量的存款形式的金融资产,因此,如果外汇储备低于3万亿美元,就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抑制外汇储备过度下降的趋势。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一旦汇率进一步贬值和资本外流形成互动和双向互动状态,将很快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趋势。不应掉以轻心,但仍应认真对待。

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

美元的走势受到了关注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李稻葵表示,今年上半年会有点紧张,下半年会稳定。上半年,“特朗普效应”对美元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美国股市创下新高,房地产业大踏步前进。下半年,市场可能会意识到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不会实现,美元升值将放缓,人民币压力将减轻。

范刚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人民币自身和其他货币波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美元将如何“走”。美元走势取决于特朗普的支出速度、减税速度、美联储加息速度等。这些都是变量,很难预测。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关涛表示,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非常紧迫。中国的货币政策有许多目标,其中一些目标相互冲突。资金最初是通过再融资发放的,但现在是通过许多工具发放的,其中许多工具没有抵押品。从长远来看,它对央行的市场信用有很大影响。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货币政策的框架转换都非常紧迫。

标题: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