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4字,读完约4分钟

在21世纪,从“需求方”制定产业政策,管理产业,进而调控宏观经济成为政府决策的首要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产业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对经济周期采取逆向调整的短期政策。同时,产业政策的基础是从计划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本周五,2017年“两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CPPCC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正式开幕。供应方结构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等关键词吸引了更多关注。以汽车产业为重点,21世纪初,中国的产业政策在供给方管理、政策目标、政策制定主体、产业政策手段、制定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中指出,中国产业政策合理性和执行绩效的提高取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决策过程和技术的改进。此外,该书还阐述了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十个方面的变化。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经过精心编辑和整理,为大家总结了主要论点和论据。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首先,产业政策从供应方管理转变为需求方管理。中国的产业政策出现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过渡的时期。然而,由于大多数行业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发展仍严重依赖政府通过计划直接提供资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工业体系中大多数行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许多行业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已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政府投资已经从竞争性行业和一般生产项目中撤出,政府越来越重视相关产业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的外部经济影响。从“需求侧”制定产业政策,管理产业,进而调控宏观经济,已成为政府的首要选择。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第二,政策目标已经从中长期转变为短期。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对经济周期进行逆向调整的短期政策。例如,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采取的最突出的危机应对政策是启动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及156项实施细则,涉及汽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化工业、造船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和物流业等10大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第三,计划管理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以汽车为例,工业管理部门曾设想轻型汽车只有5~6个生产点;重型车只有3~4个生产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不会建立,所以我们想通过行政手段停止盲目发展。但事实上,仍有100多家汽车工厂。政府规划在资源配置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计划控制项目投资,进而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第四,产业政策由中央政府主导向多主体参与转变。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央政府仍然主导着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因为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主动性,他们在产业政策上的发言权进一步增加。企业界对中央产业政策的制定也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一些大型垄断企业积极对产业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的官方色彩已经明显褪去,逐渐转变为代表行业利益的中介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协会通过更多的活动参与了产业政策的制定。此外,随着政府机构决策过程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的提高,专家、学者和新闻舆论组织参与了产业决策,对空施加影响的活动也相应扩大。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第五,产业政策逐渐从以工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并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提高;提高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了实现均衡稳定的经济增长,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依靠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作用。”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已逐渐从以第二产业为重点转向第一、二、三产业并重。

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此外,产业政策的手段、制定程序和方法、表现形式和制度内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报道组节选及编辑)

相关阅读:

赵英:“新常态”允许跨国汽车公司深化战略,加快产品上市

(编辑:王月月)

标题:回顾21世纪初中国产业政策主要变化(上)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