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赵薇

■人物简介

赵伟,1976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南海内波等多尺度动力过程的观测、研究和应用,主持建设了以42套潜艇标准为主体的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海底标准观测网”,系统开展了南海内波等动力过程的机理研究。承担20多个国家重点R&D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他在国际海事权威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获得了4项国际发明专利和10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科技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他领导研发的一系列深海潜艇标准回收率达到100%,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他主持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海洋观测系统——“南海海底观测网”;接下来,他将把“南海海底观测网”从“科学网”改造升级为“商业网”。他就是赵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选择海洋,我选择了正确的”

1993年,赵薇被送到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物理海洋。赵薇回忆道:“从大学一开始,我就对物理海洋感兴趣,并认为这个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选择海洋,我选择了正确的。”“我喜欢我学到的东西”。怀着对海洋的热爱和奉献,赵伟于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前往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了解国际海洋的最新研究趋势,吸收新的理念。2007年回到中国海洋大学。

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赵薇常年在科研第一线学习,总结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坚持每年出海一次。“出海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我每年至少要在海上呆一个月。坚持一线调查是我感知海洋的重要方式。”赵薇说道。

选择南海,努力工作

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赵伟认为科学研究是严肃的,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导致以前的成就被抛弃,所以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谨、认真、卓越。

2007年赵伟刚回国时,中国潜艇标准回收成功率较低,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率超过90%。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赵伟在两年时间里致力于潜艇标准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10月,赵薇在南海推出了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深海潜艇标准,并在第二年成功回收,打破了多年的技术瓶颈。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赵伟先后开发了深海动力环境实时监测潜水器、定时观测潜水器、实时通信潜水器等一系列深海潜水器,实现了恶劣海况下潜艇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有效提高了观测数据的时效性。

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在此基础上,赵伟的足迹遍布南海动力过程的每一个角落,先后部署了400多套潜水器,打捞成功率100%。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观测网——南海潜水观测网,其规模和成功率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实现了对南海多尺度动态过程的连续长期观测。

“自2007年获得本科学位以来,我一直在关注赵先生。他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工作严谨。在他的领导下,科技团队有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强大的凝聚力。”赵薇的学生周纯说。

深蓝的梦,不断“重新开始”

由于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号召和三亚独特的地理优势,赵伟自2019年3月起参与了位于亚洲湾科技城的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的建设。今年3月,以赵伟为首的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学院深海立体观测网络支持与信息服务中心正式投入正常运行。该平台将为海洋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气象防灾减灾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持。

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除了在三亚的工作之外,赵伟每年都会回到中国海洋大学任教或在海上开展调查工作。“从九点到五点没有固定的科研作息时间,尤其是三亚的平台还处于运营初期,我一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宽容和支持,这样我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赵薇说道。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在三亚这个新的舞台上,赵薇仍在深蓝地梦想着。今年7月,赵薇将再次带领三亚队继续向深蓝进军。接下来,赵伟将改造“南海海底观测网”,努力实现观测网从“科学网”向“商业网”的转型升级,形成和巩固南海动态环境的持续、长期观测能力,为海南省和三亚市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支持海洋强国建设。

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今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也将迎来第一批研究生。“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我们努力为海南省和三亚市培养一批扎根海洋的高层次人才。”赵薇说道。

(李丹丹·李玉玲)

主编:蒋小莺

标题:用深海工具测量南海——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伟研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