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4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许多部门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地“破、立、减”。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正在加紧出台关于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和金融债务处置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正在完善一系列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措施。

“打破无效供给,培育新的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是今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也是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朱宝良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将重点“突破”,加强无效供给的退出,促进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许多部门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以赴"破、进、进"。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正在加紧出台关于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和金融债务处置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正在完善一系列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措施。

深化改革 “破立降”政策蓄势待发

有效处置“僵尸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和处置金融债务的意见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告诉《中国证券报》,“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风险源之一。从消除无效供给或控制宏观杠杆率的角度来看,处置“僵尸企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如何有效处置这些企业,如何有效解决处置后对金融债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潘向东认为,处置“僵尸企业”应该是渐进的。一些“僵尸企业”是国有企业,清算前要做好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大债转股、兼并重组力度,解决“僵尸企业”负债率高的问题。

根据SASAC的统计,2017年的并购重组成效明显。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减持”了8390家法人,约25%的企业与集团内一些优势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处置“僵尸企业”应重点加强市场自我清理能力,完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市场,首先面临的是人员安置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淘汰“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员工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真正的保障。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再就业人员的培训,扩大培训人员的范围。我们应该关注僵尸企业在偿还后的债务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除了加强不良资产处置,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理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

深化改革 “破立降”政策蓄势待发

加大努力降低成本

作为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一项举措,今年将进一步加强成本削减。目前,NDRC正在改进许多措施,如降低机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目前所谓高成本的根源在于制度变迁滞后导致的制度成本。这种制度成本不仅是由监管造成的,也是由审批权力没有下放造成的。但是,在现阶段整体风险水平已经提高,而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各种制度成本,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各种成本。

“解决制度成本的关键不仅在于减税和清收费用,还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刘尚希表示,各部门要在税费、能源、金融、投资、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转变做法,加强部门联动和成本削减政策的协调,并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确保成本削减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中国的物流成本高于其他国家。为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NDRC将采取另一个切实可行的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物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启动实施首批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同时,我们将推动发展新的物流模式和集装箱运输,并组织第二批多式联运试点项目。

培育新的经济动能

业内人士指出,清理无效供给、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建立新的动能、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

潘向东表示,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是发展新经济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大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力度。要加快利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多种方式开发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含金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为培育新的动能,最近召开的国家发展和改革会议提出,2018年,中国将重点实施数字经济试点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项目,建立国家新兴产业综合创新中心,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全面实施生物产业多元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刘元春认为,培育新的经济动能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目前,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和创新组织在中国仍然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要推动新一轮创新,培育一批企业、产业和技术,使它们在各种平台上成功孵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新的经济势头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消费升级和大消费产业;第二,培育新产业;第三,提升传统产业;第四,建设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第五,开放,特别是服务业,有很大的潜力。

标题:深化改革 “破立降”政策蓄势待发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