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8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沿海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渔港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其综合功能逐步扩大。

为了进一步推进沿海渔港建设,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目标是推动形成10个沿海渔港群和93个渔港经济区,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1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渔业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倪姜国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从全国沿海地区统筹规划建设渔港,有利于优化空渔港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统一建设标准,促进渔港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优质化、个性化和网络化发展。同时,应注意渔港建设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渔港转型升级。

新规划涉万亿级产业规模 将建海南岛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渔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所谓渔港,是指集渔船靠泊避风、鱼货装卸、物资供应、冷藏加工、流通贸易、船网工具修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生产基地。它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中心,是现代渔业综合管理的核心。

倪姜国向《国家商报》记者解释说,渔港一般位于人口和工业一定集中的地区,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渔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加快渔港建设可以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建设渔港经济区和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动能。

“许多渔港位于远离大中城市的城镇或村庄。这些地区是国家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渔港建设为沿海新城镇(具有海洋特色的小城镇)和现代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倪姜国说。

据估计,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渔港带动了地方和社会投资近50亿元,保证了850万吨鱼货吞吐量和85万吨水产品加工量,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40亿元。

虽然渔港在防灾减灾、发展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还指出,由于历史债务多、投资渠道单一,渔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与渔业安全生产、渔区繁荣稳定和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海洋渔船和沿海渔港的分布并不匹配。福建、广东和海南岛沿海渔港的有效遮蔽率基本不到40%。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省“多船少港”的矛盾依然突出。

建立渔港投资“负面清单”

在这方面,《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64个中心渔港和85个一级渔港,渔船的安全庇护能力将从145,300艘增加到214,300艘,有效庇护率将从10级庇护水平的43%增加到11级庇护水平的70%。推动形成10个沿海渔港群和93个渔港经济区,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将住房水平从43%提高到70%有多难?

倪表示,从目前国内港口环境基础研究和港口建设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在这方面基本没有约束。重点是着眼区域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规范技术标准,建立新渔港建设示范,严把质量关,有序推进渔港建设,建设百年渔港,避免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上述10个沿海渔港群,《规划》明确提出建设10个沿海渔港群,包括辽东半岛、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沪浙、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湾、海南岛和南海。其中,海南岛沿海渔港群涉及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等地,海岸线长1823公里。

为了加大对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规划》还提出了各种保障措施。包括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发行信贷或债券,拓宽渔港建设投融资渠道。

同时,深化渔港投资体制改革,建立渔港“产业基金”和投资“负面清单”。有条件的渔港经济区可以利用自由贸易区规则和国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合作,先行先试,尽快形成有影响力的国内外海洋渔业综合发展平台。

标题:新规划涉万亿级产业规模 将建海南岛等十大沿海渔港群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