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2字,读完约8分钟

仅仅一个月,中国就诞生了许多影视基地。

其中之一就是万达投资500亿元在青岛建设的东方电影之都。这里被称为世界上设施最先进、设施最齐全的电影工业园,它想把青岛打造成全球电影之都。

与此同时,占地2.6万平方米的上海聚英堂影视基地也落户松江。这个号称长三角技术含量最高、综合功能最强的室内演播室,对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影视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寄予厚望。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洛阳提出在古城洛邑建设一个影视基地,厦门出台了18项建设国际影视城的政策,济南已经落户华谊兄弟影视城...放眼全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影视产业基地建设浪潮正在各地掀起。

“很多地方对文化产业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甚至把文化产业等同于影视表演。”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告诉时代财经,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呼唤东方好莱坞,但问题是他们没有遵循好莱坞的规则成为一个电影产业。

十年的影视梦

在过去的十年里,各地的影视梦想从未停止过,上述城市只是当地影视产业浪潮的余波。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游记》和《唐明皇》的走红,无锡影视基地一举成名,剧组人员和游客纷纷来到这里。自此,无锡逐渐形成了影视拍摄与影视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在此基础上,三国城和水浒城相继建成,无锡影视城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影视和旅游已成为无锡的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收入从2013年建设初期的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元,税收从4000多万元增加到4.45亿元。

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与此同时,自2000年横店推出“免租政策”以来,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住宿、餐饮等行业也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1-7月,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实现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21.25%;纳税总额20.03亿元,同比增长20.17%。

“从经济效应来看,影视产业对当地经济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就社会效果而言,电影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一个地方因为电影而成为热门景点的情况并不多见。”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冲告诉时代财经。

随着无锡和横店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涉足影视产业。

例如,2008年,江苏开始建设江苏杜妍影视城,这是一个名为“亚洲最豪华”和“挑战美国好莱坞”的项目,初始投资80亿元,总规划面积超过600亩。2009年,安徽省黄山市宏村影视基地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9000万元;同年,计划投资6亿元在河南许昌建设万亩影视基地的“三国文化园”项目正式签约。此外,重庆忠县表示将投资100亿元建设一个军事影视基地,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的迪士尼乐园。随后,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杭州帝王影视文化村、海南环球100影视主题公园等影视项目投入巨资启动。近日,在青岛竣工的东方电影资本项目也从这一波影视基地建设开始。

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如今,建设地方影视基地的热情并没有降低。与过去不同,现在的影视基地被装扮成“特色城镇”。

例如,山东省沂源市花了100亿元建设了一个影视城。根据当地的宣传,这个影视城的巨大经济效益目前还无法估计,但它的直接效益可以使附近村民的年收入从6000元增加到今天的1.2万元。云南松明投资30亿元,占地1500亩。它将建设一个特色城镇,包括影视主题公园和十个主题场馆。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影视中心主任赵晓玲表示,在全国范围内,从省会到地方县区,几乎所有从事文化产业园区的人都有建设影视城的想法。

只有5%的影视基地是盈利的

五年前,在青岛东方电影之都的启动仪式上,有很多嘉宾,包括莱昂纳多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妮可?基德曼和其他好莱坞电影明星。当时客人太多,从早上8: 00到深夜,投入接待工作的130辆奔驰和奥迪车都很忙。相比之下,最近的竣工仪式要低调得多。一些业内人士坦承,从“填海造岛”到开业的四年间,东方电影之都曾前往青岛拍片。

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早期的口号很响亮,但现实可能并不光彩。青岛东方影都是当地影视浪潮的真实反映。

时代财经发现,比青岛东方影都更早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总投资超过1亿元。当地政府想借拍摄张继忠版《天龙八部》的机会打造一个大型文化旅游产业,但不幸的是,在这座影视城开业后的两年里,只迎来了三名工作人员。影视城副总经理对媒体表示:“我们影视城的拍摄收入远远不够支付每年的银行贷款利息。”

涿州影视城,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影视城和行业领袖,也面临着长期亏损经营的困境。占地2200亩,每年水、电、供暖和人员维护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

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以前的调查数据,国内只有5%的影视基地能够盈利,而另外15%的影视基地勉强够吃够穿,其余80%处于亏损状态。涿州影视城副主任闫曾经说过,国内10%的影视基地都是乐观估计,但实际上只有1%~2%能够盈利。

事实上,早在2012年,就有业内人士呼吁影视基地的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约15-20年),很多投资根本无法回收,而建设一个影视城的投资高达数亿元,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应该给影视城降温。

然而,近年来,地方影视城市建设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模仿横店其实很难

根据东方电影之都的规划,预计三年内将会有500多家影视企业,每年将会制作约100部影视剧。为吸引影视企业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万达、融创各出资50%,设立影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亿元,补助东方影都影视作品制作成本的20%-40%;此外,青岛市还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在东方影都注册运营的影视企业给予高达10%的运营收入补贴。

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事实上,推出类似政策的不仅仅是青岛。时代财经梳理发现,2017年,广州提出支持国内外电影公司来广州拍摄,作为该项目首批制片人落户广州的电影公司将对票房超过5000万元的电影作品或票房超过3000万元的新作品给予一次性补贴。

毗邻广州的佛山也提议鼓励影视企业在佛山拍摄和制作,并鼓励他们落户。从注册之年起,佛山市新注册的影视企业将按其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年度财政贡献的90%标准进行奖励。

然而,与影视基地的蓬勃发展相比,影视企业的集中度过高。目前,国内影视企业有12000多家,其中北京有7000多家,浙江有近3000家,位居第二。

“影视文化产业与产业资源和投资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横店和香山有几个影视基地。普通影视基地本身不具备优势条件。要打造一个大型影视文化产业链非常困难。”陈少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说。

“很多地方都模仿横店,但实际上很难。横店有大量的临时演员、道具、场景等。,甚至午餐都是现成的。”横店的一位制作人告诉时代财经,如果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拍摄,你需要再次谈论酒店、团队餐等。此外,300名临时演员是否会立即到达还不确定,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制作团队的成本。

上述生产者指出,虽然霍尔果斯等地通过税收政策吸引企业落户,但大多数企业只寻找代理机构处理财务,很少有企业真正搬迁办公地址。对于各个地方的影视基地来说,即使他们去拍摄,通常也会在拍摄结束后离开,很少留下来。

李明忠指出,现在电影业正在向数字电影发展,各种场景都可以通过技术实现,所以没有必要到处拍摄。

在接受采访时,广州大学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万表示,一个有文化、有风景的地方可以发展影视产业。“现在国家有很多财政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而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如果项目失败,没有人对此负责。”

在陈少峰看来,很多地方对文化产业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影视产业。他还指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影视基地的名义来获取土地,这样更容易建立项目。

“许多地方都声称自己是好莱坞的标杆,但他们并没有按照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规律来做电影产业。”陈少峰表示,如果好莱坞真的是目标,除了拍摄基地,还需要一大批影视公司入驻,实现产业集聚,耐心支持企业成长。

标题:地方建设影视城热情十年不减 仅5%盈利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