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郭(中)指导果农果树管理技术。

“这种果树的修剪不到位,有必要砍掉过密的树枝,以防核桃后期变黑。”目前,是核桃生长的重要时期。河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研究员郭接到衡水市南吴村东姑头村果农的求助电话,驱车来到田间寻求指导。

果农亲切地称郭苏平为“郭小姐”,她给他们所有的答案,从如何种植,修剪果树,如何控制病虫害。郭每年要在这样的山村里度过200多天。

“国保走了,球队还在,我们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郭苏平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的爱人、同学和同事。1981年结婚后,他们一起生活了35年,既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伙伴。她是李保国科教扶贫团队的核心成员,几乎陪着丈夫走遍了河北的山川水水。

李保国一生致力于太行山区的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绿化荒山140万亩,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被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人”。2016年4月,他心脏病发作,获救后死亡。李保国逝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国保离开后,他帮助的地方自发地哀悼和记住。有些农民把苹果和鸡蛋带回家,还有一些从其他地方来,在家里和我住了三天。”郭对说道。

谈到她和丈夫郭的生活,谈到了她的三个家:一个是在城里的家,还有在保定市的河北农业大学家庭医院;一个是在山里的家,在各种支持基地;还有一个可移动的家,那就是一年四季穿梭于高山和平原之间的汽车。

郭说,以前,因为他一年到头都住在一个帮扶的村子里,他在山里的家就是他的生活中心。后来,有了更多的支持基地,开车到处跑,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车上。“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的移动家园。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在车上。”

相比之下,郭在保定那个家里呆的时间最短。住在城里的6岁孙子很困惑,因为他一年到头都在旅行:为什么奶奶总是换工作?

李保国去世后,郭苏平和她的丈夫留下了20多个科研团队,成立了“李保国科技服务团队”。“国保走了,球队还在,我们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郭对说道。

两年来,郭及其团队把科技扶贫的触角伸向了更多的地方,实践了“太行山新愚人”的夙愿。

“我觉得只有走在科技扶贫的道路上,我才会觉得国保没有离开,仍然在我身边。”郭对说道。

“我不忍心看到果农遇到技术问题,无处求助。”

2017年,郭走访了河北省30多个县市,传播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农民,并花了300多天时间进行扶贫。

“我白天在田里走了1万到2万步,但当我晚上回来时,我发现我真的很累,根本不想动。”郭说,虽然她不再年轻了,但她希望能像丈夫一样坚持“不能动的那一天”。

在太行山的一些农村地区,李保国的手机号码是果农的求助热线,他的手机里有400多个果农的电话号码,因为有些果农不知道李保国的死讯,求助的电话仍然不断。郭没有停下丈夫的手机,接过了回答问题的任务。

“农民的求助是一种信任,而这种求助背后的问题也是我所关心的。在此期间,我接到了果农300多个求助电话。当我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我会咨询其他专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郭对说道。之后,她通过媒体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果农,并让他们“有事打电话给我”。

在郭看来,果农身上发生的事情并不小。被拒绝的电话或随机回答可能会影响他们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我不忍心看到果农遇到技术问题,无处求助。”

如今,太行山区的村民仍然怀念李保国,但这种担心已经逐渐消失。农民们说:“有郭老师和他们的队伍!”

郭说,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坚持这么多年,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几代人为农民办实事的精神传承和大家的团结奉献。“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照顾。”

郭认为,对于一个草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看到亲手种植的树苗茁壮成长,看到光秃秃的青山披上绿衣,看到果农的笑脸。“现在我非常高兴和满意。”

郭认为,河北省一些山区还比较贫困,科技给农民带来了希望。无论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多么有能力,无论他们的意志多么坚定,无论他们的力量多么有限,她都希望培养更多了解技术并愿意与农民交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

令她高兴的是,她的一些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们扎根于山区,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河北农业大学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李保国扶贫志愿者服务队”,26个支队、122个队,帮助全省105个贫困村,覆盖88个援助项目,出现了更多的服务队。

人民日报(2018年5月31日09版)

标题:果农的求助电话就是一份信任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