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6字,读完约4分钟

一生淡泊简单,一生以身作则。郑德荣,一个“红色理论家”,东北师范大学前副校长,生活的水一样清澈。

一滴水,见阳光。家里的书桌书架已经使用了30多年;常用的黑色手提包,边角已经褪色,他们不愿意扔掉;他身上总是有几件衣服。当他的家人想给他买些“时髦”的东西时,他总是说:“我不需要。”

博士、副校长、荣誉教授、退休干部...郑德荣头上有很多“光环”。学校几次提议换房子,都被他拒绝了。“够了!”郑德荣生前一直住在80年代分配的老房子里。

郑德荣是“怕麻烦”。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团队成员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私人的东西。甚至,我们也不告诉大学,“不要给人们带来任何麻烦”,即使在冬天,当路滑了下来,胳膊断了,结肠手术的伤口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愈合。

当别人有困难时,郑德荣总是伸出援手:

看到大学办公室很紧张,五六名年轻教师被挤到一个车间里。他主动腾出宽敞的教授工作室,搬到家中的一个小书房里学习和写作,这就是所谓的"方便";

学生的家人做了手术,并向他请假。他只是塞了一个装有2万元现金的信封,照顾好家人,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学校;

甚至,他还负责社区的“多管闲事”——支持曾经是小学老师的妻子在家里建立一个“金港小教室”,教农民工的孩子、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自由阅读,在小家庭里,通常一个房间用于博士教学,一个房间用于学前教育,一个房间用于17年;

……

"郑的党性非常强!"这是郑德荣给很多人的印象。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白伟春记得自己刚刚担任政法学院党委书记。一天下午,刚过1点,郑德荣就站在办公室门口,笑着说:“魏春,你早就从家里出来了,正好找你。”说几句话。”十多年后,这样的场景成为了两个人交流的“约定动作”。一位年近50岁的老党员、老领导向一位30多岁的基层党委书记报告了自己的想法,郑德荣认为“应该这样”。

大贤秉高鉴 公烛无私光

每次缴纳会费,郑德荣都很守时。可以看出,按时缴纳会费在他心里是很沉重的。

对待权力,郑德荣主张“先当官后做人”。

1983年,他被提升为副总裁,负责招生工作。郑德荣成了“实权派”。临近招生季节,并不是没有人打招呼或递纸条,而是他只是“不采取行动”和“不能做任何违反原则的事情!”

只有一个例外。高考出来了,西藏申请了东北师范大学的第一名,离录取线还有几分钟的路程。听完这份报告,郑德荣皱起了眉头:“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要主动申请教师并不容易。我们要充分把握中心精神,认真对待,不要太教条化。有什么风险,我承担。”最后,分数降低了。

刘锡发博士毕业。在担任吉林大学马列教研室副主任之前,郑德荣多次告诉他:“不要骄傲!做官是暂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首先,我们必须是好人。”

“大仙善于学习,公众蜡烛是无私的。”郑德荣是私人。

在学校呆了不久,郑德荣就去Xi出差了。当他想去看大雁塔时,他在星期天乘公共汽车。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撕掉4美分的车票。他害怕与其他官方门票混淆。报销有问题。“对公众来说,它一定不便宜。”

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

作为退休干部,郑德荣的医疗保险卡可以直接降低医疗费用。有一次,亲戚想用他的医疗保险卡买些药,被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你不能张嘴!”

二女儿从小就想从九台县医院到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工作。对当时的副校长郑德荣来说,打招呼并不难,但他就是不肯开口。

又一年,东北师范大学财务部招人,第三个媳妇碰巧有会计资格证书,符合要求。为了照顾双方的家庭和老人,她也知道老人的脾气,第三个媳妇特意背着他报名参赛,用自己的力量通过了学校的考试。然而,当人事部告诉郑德荣这个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绝对不行!”为此,第三个儿媳妇放声大哭。

“你对你的家庭有好处,但我处于领导地位,我想避免猜疑。我希望你能理解。”事实上,郑德荣一直对这件事感到内疚。

不想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达仲孙想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那里有优秀的教师,郑德荣又被拦住了:“学校资源有限,我们不能强占。”无奈,孩子去了其他幼儿园。

但对于优秀的博士生,郑德荣想尽办法推荐给相关单位。读得太多之后,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嫉妒”:“爸爸,看看你,这对学生比对我们好。”

“遇到一个好学生不容易!让他们找到合适的职位,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郑德荣斩钉截铁地说:“对学生来说,这是公事;对你来说,这是私事,公私应该分开!”

人民日报(2018年6月28日04版)

标题:大贤秉高鉴 公烛无私光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