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5字,读完约6分钟

营造良好的包容性金融发展环境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金融领域代表们提出建议的重点。

“稳步推进小微、“三农”、扶贫等业务板块改革,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信贷等业务板块试点制度。”不久前,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尚福林谈到普惠金融领域的制度机制创新时如是说。

事实上,在制度创新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数字手段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大幅提升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和特殊人群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

制度机制创新

这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大保证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这是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第一个国家战略规划,确立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继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中国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金融机构涉农金融业务后,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对这四家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改革,加大“三农”金融产品创新和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服务三农融资模式创新。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职能,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中长期信贷供给。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三农”金融部门,构建专业的农业服务体系。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近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两次金融领域会议提出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是解决制度错配问题”、“通过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要进一步推进”等建议,也促使银行业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的特许经营导向和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专项评估管理,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大保障。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继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农村和农民司改革之后,邮政储蓄银行于去年8月18日正式成立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金融司,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业务分开,并配备专门机构、资源和人员进行独立评估。截至去年11月底,农行在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和广东试点的第一批五个省级分行“三农”改革已经正式登陆。

此外,为了解决农民缺乏抵押物的问题,邮政储蓄银行创新了抵押物的方式,先后将大型农业机械和工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出让收入、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纳入抵押物范围。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已形成五条产品线:农民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商户贷款、县级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和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每条产品线分别包含多个贷款产品,实现涉农市场主体全覆盖。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肖伟与“农业、农村和农民”

它仍然是包容性金融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银行董事长严去年提出了“加快投贷款联动,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长安银行监事会主席周新生提出“加大对银行业小额贷款支持力度”的建议。代表们的关心和银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助于实现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支持。

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信用卡消费贷款和经济适用房项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和57.5%,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和45.5个百分点。

自去年年初以来,按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中国银行业年初将全年小微信贷计划单列,并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重点关注优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大农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和农民贷款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银行业在渠道、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创新抵押贷款担保方式,为肖伟和“三农”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有效帮助他们突破抵押贷款困难的瓶颈;探索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偿还方式,提供现场服务,有效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率;实施银行卡帮助农民取款服务,在农村小商店、卫生服务站等安装pos机。,村民可以提取现金并在当地消费;这些都成为银行业服务小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有效途径。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

或者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面临着商业可持续性的问题。普惠金融的需求具有“短、小、多、急”的特点。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批量营销、精细化管理、自主经营和系统化风险控制,不仅延长空服务时间,而且有效降低成本,是普惠金融当前和未来面临的现实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正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共享金融,数字包容性是其发展方向。此外,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拥有广阔的空市场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融经济学家李阳这样说。

从基本条件来看,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确实拥有良好的技术和用户基础。据统计,201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相当于欧洲总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比全球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手机普及率达到95%,手机网银规模超过5亿。采用技术和资金推动普惠的条件相对成熟。

事实上,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浪潮中,我国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手段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工行网络融资中心推出的“网上贷款链接”是中国单一产品中最大的网络融资产品。邮政储蓄银行率先在商业银行间搭建互联网金融云平台;同时,充分利用中国邮政集团多部门资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业务流“四流合一”的内在优势,以数据分析为重点,以邮政、金融、快递物流一体化为切入点,创新“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递物流”、“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发展模式。招商银行的“闪电贷款”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风险控制的应用。通过数据集成和应用,准确定位零售客户,实现客户全行自助贷款。

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农村城镇化、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大量分散的小型金融服务需求得到了激发。农村家庭、城市和农村贫困群体有生产需求、改善的生活需求和新的消费。在学生资助、创业、人口流动、减贫和扶贫方面,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急剧扩大,这将为数字普惠金融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长沙市中心支行副行长侯加林如是说。

标题:体制机制创新护航普惠金融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