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3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8日电-由中国经济网会展中国频道发起的“大数据时代的产业+会展”研讨会于6月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大数据在产业会展中的价值”、“如何使大数据(互联网)+会展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大数据下会展传播的产业意义”三大主题展开。

研讨会现场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褚湘银、中国经济网常务副总经理雷跃、长城学会副会长周景隆、北京亿格天骄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中国畜牧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汇展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菲、《中国贸易新闻展览周刊》总编辑周春雨、中国经济网大型活动办公室主任闫永义、总编辑周玉宁

研讨会的贵宾

会上,雷跃介绍了中国的经济网络和对大数据的需求,希望与会展业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就大数据产业+会展进行深入探讨。他还希望媒体和展览业能够共同找到大数据的应用路径,共同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闫永义介绍了中国经济网主办的品牌展示活动: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峰会、三大经济论坛、中韩媒体高层对话等。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褚湘银

褚湘银介绍了工业展会和大数据的现状。他说,如果大数据是一个平台,展览本身也是一个平台。如果这两个平台能够整合开发,将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开发平台,具有双重效果。数据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后,与该行业相关的展览将更容易做。通过展会活动的自觉数据效应,也可以为行业搭建更好的平台,让行业用新技术走得更快。褚湘银认为,为展会做大数据不仅仅是如何吸引投资,而是如何应用大数据整合行业相关资源,产生释放效应。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刘强德认为,展览组织者在后台存储的所谓数据几乎已经半死不活,每年都需要更新和清理。大部分数据来源是参展商和参观者的简单名片信息,过去被认为是大数据。作为一种财富,许多展览曾经依赖它。今天的展览大数据不同于以前的数据库,它不仅有海量的万级数据,而且有海绵吸收。它是与展览相关的一些人的身份信息、行为信息和行业信息。它不是一个根据此人关联大量相关信息的表。第三是及时性,它必须在云上。它可以在展览期间、展览前后及时使用,不需要三天就能记住使用这样的工具。这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面对当前大数据的概念,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建立和使用大数据来引导会展业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刘强德说,我们现在应该考虑大数据:如何建立第一个大数据?据说有必要建立数百万个大数据。如何建造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数据建立后使用它,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有什么用?在过去的两年中,展览业对大数据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似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使用大数据来指导展览,包括在展览期间的三天内指导和应用它。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中国畜牧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

刘强德认为,通过“牲畜红包节”等在线活动,可以积极吸引业内人士注册信息。因为在互联网上找到的信息不是特别准确,而且信息量和价值也不是特别大。但是活动,如事件营销和心理挖掘,可以立即获得10,000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数据,这是相对准确的。如果这些数据中有1%的专业人士能够在到达现场后转化为参展商,增长率将会是原来的几倍甚至更高。还有展览后如何进一步开发这些数据。现在云平台如此平滑,有可能增长2倍、5倍和8倍。但是参展商如何基于我们获得更好的服务呢?如何使一些统计数据更加科学和真实?如何准确判断下一届展会的所谓观众和参展商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下一届展会的参与度?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数据进行调查,所以现在我们根据对大数据的理解来设计大数据的吸收、收集和应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无论是数据的建立、数据的使用,还是数据的后续价值,如果真的被我所用并能付诸实践,都是有价值的。”刘强德最后说道。

北京一格天骄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

李毅认为,现在的数据收集量很大,可以相对准确。会展大数据包括传统数据和基础数据,如各级城市和各级展厅的所有数据,这些都是基础数据。其他数据是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数据,另一部分是来自联通和移动的行为信息。然而,面对众多的数据,如何建立逻辑关系以及如何使数据对其可用,是数据公司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汇展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菲

吴菲认为,提到大数据就涉及收集。事实上,包括电子观众登记表在内的传统纸张对于在展览现场收集数据有什么意义?有几千或几十万,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数据。收集的数据不准确。如何利用数据来分析它会不会导致误判?目前,互联网的入口渠道基本上是手机和邮箱。至于你来自哪个行业,你可以通过名片来取样。事实上,技术创新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零售领域。例如,射频识别、人脸识别、客流统计等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会展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大多数展览领域仍然使用条形码和二维码。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他预测这次会议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对展览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对我们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为什么不谈论大数据?每年,无论是观众还是参展商,都不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好。为什么老顾客达到80%到90%,而新顾客只有10%左右?由于行业蛋糕如此之大,再加上现代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和便捷性,企业的自媒体渠道,企业的营销渠道,企业的宣传渠道,企业的客户积累要比赞助商强得多。这值得深思。如何使收集到的数据准确,进而通过这些准确的数据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做好精准营销,如何提高展会的附加值是行业下一步要研究和实施的。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吴菲还说,展览是一种服务,如何满足参展商的个性化需求,为什么中国的展览不能卖票?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传统思维的固化。来吧,人越多越好。去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将零售博览会的门票价格提高到了100元。结果,观众增加了几倍,预注册率达到80%,准确率大大提高。然而,门票的收入可以增加很多附加值,比如商务午餐、参加促销会议的资格、赠送展览出版物,这让每个人都觉得花在展览上的钱和在展览上呆的时间越长,也减轻了网站的压力。关键是收集的数据更加准确。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从会展业的发展来看,b2c现在正在崛起,但很多b2b的展会正在走下坡路。实际的展览只是结果的一种表现。展览能充分代表行业吗?”吴菲说展览是富人的游戏。因此,作为展览的组织者或组织者,你必须知道展览业的痛点在哪里,所有的买家想要什么,参展商的需求是什么,这就是最终展览的价值,包括围绕这一主题的数据分析和精确营销。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长城协会副主席周景隆

周景隆说,会展是一个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其最大的价值是促进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他刚从大数据博览会回来,看到了所有的参展商。事实上,大数据、互联网展览和高科技展览都展示了相同的内容。他之所以有“大数据”这个词,实际上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移动互联网由于传感器的出现产生了大量数据,包括后来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所谓的大数据有不同的观点,有时它必须是海量的。不要坚持目标。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周景隆认为大数据最重要的是不同的维度。流程数据是未来大数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展览组织者关心的是观众去了哪些展位,听了哪些会议。在整个过程中,过程数据的定义是否正确并不重要。他认为,从多维角度找到这些数据产生的关联是大数据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另一个数据是结果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与云计算密切相关。大数据在问问题,而云计算在回答问题。我们经常关注结果数据,想知道有多少人来参加这个展览,给你一个结果,给你一个报告,这就是结果数据。

“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周景隆说,数据思维和智能思维可以创新智能产品,这不过是一个好的起点。因为以前展览业不太注重技术和数据,空更白,目前只有30-40%的企业看到10%的展览需求,而他们解决的是观众组织问题。

嘉宾们还就“大数据下会展传播的产业意义”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负责编辑:王冰洁)

标题:“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会展”研讨会热议三大痛点问题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