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3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这台4500吨的压铸机已经组装完毕,正在调试中。投入使用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的压铸机。”

《时代周刊》记者陆璐来自佛山的羽毛球

“这台4500吨的压铸机已经组装完毕,正在调试中。投入使用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重的压铸机。”广东顺德一枝米(300415,BUY)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主管于壮志指着他面前大约10米高的“怪物”。这台机器来自美国百年企业益智美和hpm的联合研发团队,研发持续了一年多。他提到的客户是沃克压铸,一家北美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中国制造出海 追赶“最后的1%”

不到30公里外的制陶机械制造商科塔捷能(600499,买)与海外业务部总经理钟英洲正忙于在非洲塔萨尼亚的联合建设项目。

虽然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制造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向海外销售产品或投资建厂,但总体规模较小。在过去的两年里,企业进入了加速出海的时期。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对外投资11299.2亿元,同比增长53.7%。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沿途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为这些国家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制造出海 追赶“最后的1%”

利用这项政策,更多的“中国制造”将跟随“中国制造”走出去。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的公司约有2万家。虽然国有企业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但私营企业约占投资主体总数的72%。”中国国际私营经济合作商会信息中心主任李志刚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墙内墙外不足

尽管科达捷能在中国牢牢占据行业榜首,但它的2015年并不轻松。

始于陶瓷机械生产的科达洁能,在20世纪90年代与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佛山一起迅速成长。2011年收购竞争对手佛山恒利泰后,结束了国内陶瓷机械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出人意料的是,它马上在市场上遭遇了寒冬。根据科达捷能的财务报告,2015年建材机械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29%。

“这主要是受下游陶瓷企业的影响。由于低端产能过剩和环境压力,当年佛山有大量陶瓷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迁出。作为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我们自然会受到影响。”恒利泰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田琛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用“冰点”来形容2015年的市场环境。

此时,自2003年开始接触出口业务的柯达捷能,在印度、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海外销售出现了高速增长。根据科达捷能2016年半年报数据,1-6月实现海外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126.76%,实现了“墙内补荒”。

科达捷能董事长边程认为,海外陶瓷建筑业务仍大有可为。“意大利陶瓷机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130-140亿元的份额,其出口比例远远超过国内销售额。”我们的出口仍不到总销售额的一半,空的国际市场空间巨大。”

为了深入挖掘这个巨大的空空间,科达捷能开始尝试“合资建厂+全线销售”的新模式。2016年,第一家合作投资的肯尼亚陶瓷厂实现了当年的产量和利润。受此启发,科达洁能在非洲建立了三个陶瓷生产基地。

在制造业和民营企业密集分布的珠江三角洲,柯达捷能的海外“红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易志敏,一家专业生产成型设备的设备供应商,2016年的总营业收入增长了23%,总利润翻了一番。

“欧美高端市场正在逐步开放,这些地方的销售利润率比国内市场高5%。”宜芝米注塑机事业部总经理张涛告诉《时代周刊》记者。2011年,Izumi成功获得hpm的所有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和品牌渠道进入北美市场。

关键“关键”

2013年,蒋金洋接任恒利泰机械在中东和非洲的销售总经理一职。在过去的两年里,和她做生意的中国人的数量明显增加了。“中国人在当地建工厂,我们为他们提供设备。”蒋金洋介绍道。

除了“一带一路”政策的优势之外,她认为优秀的产品技术和日益增长的刚性市场需求是海外市场复苏的主要原因。“东南亚和非洲都在爆发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它们对机械和设备的需求是一样的。”

然而,在看似黄金时期出海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

“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不熟悉的当地文化和法律环境、融资渠道以及市场调查和判断都是检查点。稍有不慎,企业可能会在海外破产。”李志刚说,去年,他熟悉的一家上海企业在老挝万象投资了一个超过10亿元的房地产项目。直到一排排的商品房即将竣工,他才意识到当地人没有住在高楼里的习惯。

中国制造出海 追赶“最后的1%”

在规划和安排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将熟悉当地文化和法律环境、可靠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视为打开局面的关键。

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找到。以益智为例。在获得hpm的所有知识产权后,公司最初只获得了一个品牌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后来,通过雇佣hpm的前工程师比尔,我们带回了退休的hpm总裁瓦里姆·弗利克,并重组了当地的运营团队。

最难跨越的1%

悬在制造业众多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自于国际一流品牌在克服人才匮乏、文化差异等诸多障碍后的挤压和竞争。

事实是,尽管它在中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但大多数中国制造型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低端地位。它的大部分海上航线是“农村包围的城市”——它们分布在不发达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很少涉足欧洲和美洲的高端市场。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它们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据蒋金洋介绍,在中东和北非市场,萨基米和乙来自意大利;t、Vega等陶瓷机械设备巨头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总体规模约2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份额,这些品牌占三分之二。

家电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位空调整行业人士以美的为例。尽管美的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在世界上有18家子公司,但这并没有改变其在行业中间的地位,专注于OEM加工。根据美的集团内部数据(000333,BUY),2016年美的智能空的海外总销售额达到192亿元,其中私人品牌占24%。在智能空调谐行业,约40%的高端市场被日本空调谐制造商大金占据。

中国制造出海 追赶“最后的1%”

田琛还承认,竞争对手的技术沉淀确实更深,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材料和稳定性方面。过去几年,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变得不那么明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通过积极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采购,迅速赶上了欧美企业99%的技术水平。但最终,这1%的差距需要付出的努力将超过99%。”田琛叹了口气。在他看来,1%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和瓶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爱记,净值,信息)”。

"破解这1%,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研发."田琛补充道。

标题:中国制造出海 追赶“最后的1%”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