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1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作为邮政储蓄银行独立控制和运营的子公司,2017年实现盈利,发展势头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和抗风险能力,公司董事会决定增加注册资本,支持公司做大做强。

《时代周刊》记者罗先贤来自广州

近日,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增加注册资本20亿元,其股权结构调整申请已获广东银监局批准。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增资扩股主要得到原股东的支持。控股股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政储蓄银行”)增资15亿元,星展银行、三正集团也参与增资。

对于此次增资的原因,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邮政储蓄银行控股并独立运营的子公司,2017年实现盈利,发展势头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和抗风险能力,公司董事会决定增加注册本金,以支持公司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扭亏为盈,实现了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的目标。于洪勇,出生于邮政储蓄银行,担任总经理职务半年。

2017年底和今年年初,特许消费金融公司再次出现“增资潮”,兆联金融、吉藏金融、华融金融集中发布增资公告。对此,来自深圳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人士向《时代周刊》记者分析:“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将增加实收资本,而借入和拆入资金的数量也将增加,以增加覆盖面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

扭亏为盈

中国邮政消费金融于2015年11月在广州成立,由邮政储蓄银行发起并控股,星展银行、渤海信托、拉卡拉、海印集团、白光集团、三正集团参股,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作为邮政储蓄银行唯一的控股子公司,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在成立之初就被视为与生俱来的“金钥匙”。

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的控股股东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网点,提供广泛的线下渠道,这在本质上优于其他同行。首席风险官来自星展银行,并带来了一个技术团队。

目前,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已初步形成“网上+线下”的运营模式,核心业务为“贷后贷”、“消费后贷”和“购后贷”三大产品体系。在线主要包括与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微信和支付宝,以及公司自建门户中国邮政钱包应用和微信服务号;线下,依靠覆盖全国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然而,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的发展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在邮政储蓄银行唯一的控股子公司《2016年邮政储蓄银行年报》中指出:“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在报告期内发展良好。截至报告期末,中国邮政消费累计贷款余额近40亿元”;在2017年的半年度报告中,中国邮政的消费金融的发展并没有说明。

2017年8月,中国邮政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被广东银监局罚款80万元。处罚显示,他们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无证的经营活动。处罚前不久,湖北消费金融因通过券商非公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专项计划融资,被银监会罚款50万元。从罚款数额来看,中国邮政的消费金融问题似乎更为严重。

在被处罚前四个月,中国邮政消费金融部总经理王辞职。有业内人士猜测,王主张发展abs,主张在消费金融行业的公共活动中推广abs的作用。这种惩罚的根源可能是希望用资产支持型证券补充资本。

银监会的处罚会影响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的发展吗?中国邮政消费金融部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业务前合规,合规管理先进。此外,根据监管要求配合外部审计单位,加强公司整体业务的事前和事后监管,严格执行监管整改要求。

根据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2017年8月其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2017年10月累计贷款超过275亿元,贷款余额为113.6亿元,成立两年后实现盈利,但盈利数据并未公布。

于洪勇填补了这个空缺

王容晖辞职后,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空总经理一职空缺了半年。直到去年10月底,于洪勇作为拟任总经理参加了由中国邮政消费金融主办的公开活动。《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对《泰晤士报》记者的回应是:“公司总经理的职位需要经过国有企业的离任审计,然后再经过公司章程的选择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等相关程序。”

据公开消息,于洪勇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银监会江西监管局统计信息部副主任、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西藏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根据于洪勇的简历,他曾在一家监管机构工作,拥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于洪勇总经理上任后,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方法,提升了公司管理团队的整体实力。”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于洪勇曾经说过,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的主要客户来自城市、城镇,甚至是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县城的蓝领、工薪阶层和个体户。下一步,它将继续加速渠道的下沉,并深入触及广大农村消费群体。目前,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已经在广东、江苏、山东等8个省设立了营销中心,8个省的营销中心即将上市。不过,于洪勇认为,未来的焦点仍在网上。

中邮消费金融增资20亿获批 消金公司补血汹涌

从余永洪被任命为总经理到批准增资20亿元人民币,中国邮政的消费金融这个“金钥匙”将如何继续失灵,值得期待。

“增资潮”缓解合规压力

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完成增资后,深圳银监局近日批准了兆联金融增资,注册资本由20亿元增加至28.6亿元。目前,注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排名前三位的是吉三消费金融(80亿元)、中国邮政消费金融(30亿元)和兆联金融(28.6亿元)。

去年底以来,特许消费金融公司频频发布增资消息或股东宣布增资计划:吉三金融申请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2017年12月经天津银监局批准,增资至80亿元;2017年12月,华融金融股东之一的合肥百货(000417)也宣布,拟参与同比例的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扩股,将华融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从目前的6亿元增加到16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再次经历“资本增长潮”。

中邮消费金融增资20亿获批 消金公司补血汹涌

“从2017年开始,一家大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在7天的国庆长假期间放贷10亿元。这一轮“增资”是为了增加资本总额,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深圳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名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根据2014年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

根据中国银行2014年报告(601988),截至2014年底,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2.8%。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的增加,消费金融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正在下降。例如,根据Gitzo Financial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abs发行文件,其资本充足率从2014年的74.5%降至2015年的14.9%,然后又降至2016年的12.06%。完成多次增资和债券发行后,2017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为13.34%。

中邮消费金融增资20亿获批 消金公司补血汹涌

同样,2010年6月成立的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也将资本充足率从2014年的12.76%降至2015年的12.09%,2016年底资本充足率为9.74%,低于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合规方面,2017年5月,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发行了一期近25亿元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

截至目前,银监会批准的2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9家是持牌银行,大部分注册资本在3-5亿元之间,只有5家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

“增资潮出现的原因是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初始资本与业务发展的现状不匹配。从投资效率的角度来看,资本增加也显示了市场和股东对消费金融公司和行业的信心。”中国邮政消费金融部表示。

消费金融公司的上述人士告诉《泰晤士报》记者:“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实收资本增加了,贷款额度和同业拆借额度也将增加,从而提高覆盖率,扩大市场份额。经过2017年“洗牌”的准备和监管,2018年将成为盈利性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年。”

标题:中邮消费金融增资20亿获批 消金公司补血汹涌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