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7字,读完约8分钟

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但其对传统金融颠覆性变革的观点值得认真探讨。只有深入到金融业细分,才能理解当前新金融的新内涵,把握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国内外金融技术崛起的差异

新兴金融技术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各种资本投资机构追逐的热点。金融技术创新涵盖广泛领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在当今的数字时代,金融技术不仅是一种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和应用,也是一种集成的、个性化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更是一种“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模式。没有大数据,所谓的金融技术就是“没有根的水”。金融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方便地获取大数据,并通过算法智能地分析和挖掘大数据。

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与国外新兴技术对金融领域的渗透和整合不同,中国应被视为未来互联网金融转型和发展的延伸。一方面,网络金融极大地解决了国内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几乎免费的信息收集、共享、存储和传播,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需求仅靠解决信息不对称是无法满足的。人们开始关注更加智能化、体验式和高效的服务体验,因此新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确实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遭遇瓶颈后,为突破自身而进行的新探索。经过前几年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发展,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行业风险不断暴露,监管规范日益加强。网络金融正进入理性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找到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出路,金融技术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内许多网络金融企业真正认识到网络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管理,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是网络金融早期的内在缺陷。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未来金融发展趋势,在未来金融分工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和灵活的制度机制,或者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就有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重要路径。

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金融技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在我们看到金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的同时,技术与金融、金融技术的争论,就像前些年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争论一样,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关注,甚至针锋相对。新金融对以科技为切入点的传统金融的颠覆性言论再次出现。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完成颠覆的使命。金融技术真的能颠覆传统金融吗?所谓颠覆性变革实际上是破坏性创新,即打破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而形成新的竞争秩序,包括新的商业实体取代原有的市场领导者,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取代旧的商业模式。从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来看,当今社会对金融技术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期望通过颠覆现有竞争带来新的公平机会。在现实商业世界中,一旦通过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形成竞争壁垒,后来者将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这将威胁或取代现有世界的统治者。颠覆性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新进入者或传统弱者可以出乎意料地挑战胜利者,甚至取代他们。这是企业家公共心理的期望,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商业秩序中机会均等的理念。美国的苹果颠覆了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巨头,中国的微信社交软件颠覆了传统的通讯和信息服务模式,阿里的淘宝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了传统的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所有这些生动的成功案例都使人们看到了这一希望的实现。特别是在中国“大众创业创新”的时代,“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已经成为普通人和企业家的心理期待和无形激励。科技创新的效应明显是非线性的。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当新技术达到突破性节点时,它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和爆炸性的。长期以来,由于金融是一个高度管制、进入门槛很高的特殊行业,人们自然期望金融技术成为打开金融栅栏大门的神奇钥匙。

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金融技术并不是完全颠覆性的

总的来说,金融技术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偏向整体的。由于现代金融的内涵和边界非常广泛,它包括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形式。金融技术在这些不同领域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它才能分为账户和支付结算、财富管理、投融资等业务领域。从互联网到传统金融的路径分析,基本上经历了从支付到财务管理、到融资、从基础金融到核心金融腹地的不断延伸和渗透过程。然而,互联网金融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和冲击是明显不同的。在支付和财富管理领域,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体验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尤其是打破了传统的金融2/8客户分层定律。不再区分普通大众的投资门槛,他们可以独立参与支付和财富投资,分享收益,这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普惠金融。但在投资和融资领域,情况却大不相同。投融资也经历了一个重视客户体验、采用纯在线运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然而,随着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融资风险的暴露,互联网企业开始反思。事实上,自动获取客户、独立运营、自动审批和自动放贷的“一键式贷款”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最关键的痛点。所谓的纯在线,注重最终的客户体验,恰恰是以失去许多风险控制环节为代价的。相反,这正是传统银行一直坚持的文化,即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我们可以牺牲一些服务效率来进行风险管理,并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因此,风险决策的关键领域一般都涉及实践,而金融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精准营销和风险监控方面。虽然许多金融机构都在尝试用它来建立新的风险决策模型和管理信贷决策行为,但它仍处于探索和试错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清晰成熟的可批量操作的模式。

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和颠覆性领域基本上是业务处理链较短的金融服务,用户不需要凭借太多的经验做出决策。例如,理财产品的购买主要是基于客户比较价格后的预期回报、金额和期限。事实上,金融机构或互联网公司只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或渠道,它们不参与用户的决策过程。当然,银行和其他机构需要保护客户信息、识别客户身份并确保安全,而操作风险是此类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的主要风险。由于投融资的复杂性,专业的风险决策非常重要,需要更多的经验甚至直觉,辅以模型决策,而且决策过程也相对较长。例如,网上贷款涉及几个操作细节,如贷款申请、尽职调查、业务审批、法律合同签署、贷款和收款。在这种业务中,达成交易并不完全是由客户做出简单的决定,而是由投资者、银行和其他机构交互决定是投资还是放贷,而信用风险是他们承担的主要风险。因此,在融资领域,虽然我们试图结合客户体验来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增强客户的自主参与意识和业务透明度,但总体而言,仍然达不到外界的期望,其核心是决策主体、风险责任主体等金融活动与支付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导致标准化业务和专业化业务对互联网技术的反应差异很大。作者认为,标准化的业务越简单,决策就越简单,就越容易从客户体验中颠覆现有的服务模式;越是复杂、专业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决策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客户体验不应是最高标准。

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当前网络金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规范化和专业化不足。这将使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使不容易标准化的贷款或类似信贷的业务的设计标准化。如今,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建立机构和人员团队等线下风险控制管理手段,或突出具体的情景融资方式,但事实上,他们正在纠正这种过度的标准化。作者认为,未来的金融技术可能会对银行支付结算和财富管理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重塑金融格局;然而,在与金融相关的领域,目前很难产生颠覆性的力量,但它与传统的经验和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涉及到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定位,未来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在客户决策简单的金融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创新现有的服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另一方面,在双方需要深度互动的复杂领域,双方更有可能与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绘制新的金融蓝图。(作者是中国工商银行互联网融资中心总经理)

标题:对金融科技是否具有颠覆性的探讨

地址:http://www.systoneart.com//syxw/13005.html